人民公安报丨别让直播间成为食品安全盲区
据报道,近年来,直播电商行业迎来快速发展,新业态新模式为食品消费开辟了新赛道。然而,某些主播、甚至是粉丝众多的头部主播通过售卖劣质食品、虚假宣传等手段欺骗消费者,并从中获取巨额收益,引发舆论关注。依法守护直播间内食品安全刻不容缓。
主播售卖劣质食品的事件并不鲜见。以次充好、缺斤少两、违法勾兑、虚假宣传等问题,在直播间也屡屡出现。食品安全无小事。直播间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,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,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指出,经营者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,应当依法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义务。直播间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盲区。
对此,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,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,加大对直播带货乱象的打击力度。2021年,七部门联合发布了《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(试行)》,进一步规范了平台和主播的主体责任。要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,将相关责任压实。一方面,平台要履行好管理责任,如对入驻商家和商品资质严格审核,切不可纵容、庇护违法违规销售的商家或主播。整治直播带货乱象,不仅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,也有利于平台长远健康发展。另一方面,带货主播应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,杜绝虚假宣传,不能为赚取流量、获取高额利润而铤而走险,进而触碰法律红线。作为消费者也要提高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,在直播间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资质等,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,一旦出现问题,要及时举报、维权。
直播带货乱象亟待大力整治,要严守食品安全底线,不能让直播间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盲区,成为滋生假冒伪劣食品的温床。进而言之,要给直播带货行业戴上“紧箍”,促进行业规范发展、健康发展。
有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2月,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.16亿人,全网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。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、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、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,目前网络直播对农产品销售有促进作用,未来该行业的规范化、主播的专业化将会更好地助力农产品品牌建设。
来源:人民公安报,作者:戴先任
-
荔浦双江镇深耕厚植“一村一特色”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“小成村屯的兰花香又香,大成村的白玉丝瓜走四方。保安村的花卉田连田,双安村的马蹄就是甜。永吉村的石斛名声响,社区的枇杷株...
-
天津市宝坻区45万亩水稻 喜获丰收
日前,天津市宝坻区45万亩水稻开镰收割,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脸上。 黄庄镇紧邻潮白河,水源丰富,水质良好,全镇种植水...
-
非农高职院校 发挥优势 以“农”助农——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倾
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自费孝通创立31年来,一直坚持“出主意、想办法、为人民做好事、做实事”的思想方法,推陈出新构建协会助力...
-
“城乡互通”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
原标题:乡村振兴领域推行者对话:城乡互通为乡村振兴带去希望中新网福州11月25日“这年头,我们去纽约、巴黎游学,去埃塞俄...